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排球進攻

壹、前言扣球在排球運動中,是攻擊對方最有力的武器,亦對球隊
勝負有著關鍵性的掌控(洪盛朗,1980);而且,隨著世界排球運動
的快速發展,加上傳播科技的應用,為吸引觀眾注意,增加比賽的
刺激與可看性,排球技戰術不斷的創新,打破了舊有的攻防平衡,
尤其是由球員的增設後,扣球進攻的技戰術已朝多元化發展。近幾
年來世界性的排球比賽都是由擁有強力扣球選手的國家稱霸,是以
扣球攻擊力較強的隊伍,獲勝機率就越高,特別是九十年立體進攻
戰術興起後,先天條件上身材高大的隊員,不只需要負責前排的強
攻和各種掩護進攻戰術的打法,還需要增加後排立體進攻的能力(
林獻龍,2002),使得立體進攻的戰術應用更為多變。
扣球技術實為左右比賽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過去的研究資料顯示,
扣球比例佔得分主要地位,女子隊約佔70%,男子隊約佔80%(李安
格、黃輔周,1995),換句話說,扣球進攻幾乎佔了總得分三分之二
以上(林獻龍,2002),因此,扣球技戰術之應用成效,對球隊比賽
成績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貳、排球扣球技術發展與應用一、各種扣球型態
(一)長攻:
長攻是攻擊手在邊線三米區內扣擊長線高球到對區的扣球法(洪盛朗,1980),攻擊時舉球較高,攻擊手助跑後有較多時間能充分發揮跳躍力,因此擊球點也比較高。
1.長高球:一般只在四號位置或後排扣球技術,是主要的攻擊型態,其特色在於攻擊手具備身材高大、速度、力量、爆發力及跳躍能力,於空中使用全身力量,加大弓身動作及手臂擺動幅度,是一種具有威脅力的攻擊方式(林獻龍,2002)。
2.平拉開扣球:舉球員將球又平、又快的傳向4號或2號位置標誌竿一帶,而攻擊手配合傳球時間,運用球速來避開對方雙人攔網所造成的阻擋(林獻龍,2002)。
(二)快攻:
快攻的戰術基礎是以早期的九人制排球為中心,在九人制時代,亞洲地區球隊所採用「快壓」球攻擊法,也就是現在所說的A式,以後演變成的A、B、C、D快攻戰術(張長郡,1983)。
1.A式快攻:舉球員面對4號位置時,攻擊手在舉球員面前1公尺內起跳攻擊,其起跳時間應比舉球員舉球時間提早,扣擊位置通常在3號位置。此種攻擊方式講求速度,力量次之,所以應將手肘盡量提高,以利前臂與手腕屈壓的動作,同時跳躍揮臂擊球時要加上手腕瞬發力,尤其是遲緩跳躍時更應善加利用手腕力量。
2.B式快攻:舉球員面對4號位置時,攻擊手在舉球員面前1~3公尺內起跳,攻擊手起跳時機要比舉球員舉球時間為早,因其舉球速度快,且球飛過攻擊手正面到體側,較難扣擊,所以扣擊球時手臂揮擊動作要快,擊球點應保持在身體前方,扣球時手臂要完全伸直,提高擊球點,利用快速收腹揮臂及手腕的扣球。
專業論著 Professional Articles
3.C式快攻:舉球員面對4號位置時,攻擊手在舉球員背後1公尺內起跳,以A式快攻的方式扣擊,是A式快攻的反面,其助跑路線與網子所成的角度不能太小,以45度為最佳。
4.D式快攻:是B式快攻的反面,扣擊位置在2號,與B式快攻扣擊方式相同,差別在於起跳時間較慢,因舉球員舉的球較B式快攻慢。
以上四種快攻扣球型態是亞洲男排因國際排球規則的修改,為突破西方球員高大身材所造成的攔網優勢而創造出來的扣球戰術。A式快攻為中國男排在第九屆遠東運動會的排球賽中所創的「快壓球」;而B、C、D快攻扣球法則是日本所創;這些快攻打法主要是依其「位置」的不同來作扣擊戰術上的變化(林華隆,1997;林獻龍,2002;洪盛朗,1980;傅興隆,2003)。
(三)時間差攻擊:
所謂的「時間差」攻擊乃指以各種快攻技巧為主體,攻擊手利用互相掩護作不同攻擊動作或起跳,以時間差達到聲東擊西的策略,混淆對方攔網者的判斷,瓦解其防守陣勢。時間差攻擊以和A、B、C、D四式快攻配合為最典型,佐以其他球體於空中飛行時間較長者的攻擊方式,林獻龍(2002)將之分為掩護扣球法、移動扣球法及迂迴扣球法三種,皆是利用兩種以上的快慢不同時間來進行的進攻戰術。
另外,洪盛朗(1980)認為時間差還包括個人時間差扣球,是攻擊手個人起跳不同時間或位置,藉以擾亂對方攔網者的扣擊方式,而該攻擊手必須在身材、彈性和敏捷性均具備相當的條件才能達到絕對的效果。
(四)後排扣球:
今日許多強隊在國際比賽上大量的運用立體進攻打法,以增加攻擊戰術,而後排進攻可謂是構成立體進攻的主體,沒有後排進攻就沒有立體進攻(劉志華、莊美華,1999)。後排扣球技術是1976年由波蘭男排隊的斯克勒(Skorek)和烏茲維基(Wojtowice)在蒙特婁奧運中首創(黃德壽,1984),指後排球員自攻擊線後起跳,將球扣向對區的攻擊技巧。該攻擊戰術最早後排球員只掩護前排作假攻擊,逐漸演變到後排球員向前衝飛進扣球的立體進攻方式。
後排扣球戰術因助跑速度快,起跳角度小,且擊球動作滯空時間長,擊
球點選擇範圍較大也較高,加上相對於前排進攻而言,對接發球、接扣球和舉球員的要求較低,因此戰術成功率相對較高。
(五)修正攻擊:
修正攻擊是由舉球員自攻擊線後以高手或低手的方式將球送給扣球者,而扣球者完成扣球動作(稅尚雪,2003)。此種型態的攻擊方式通常出現在接發球或救球無法確實傳接到舉球員,因而必須經由其他球員修正舉球至網邊的扣球方式,一般來說修正球的弧度較高且距離球網也較遠,攻擊手得先判斷該修正球的正確位置後才進入扣球狀態。
二、扣球技巧
許多選手認為扣球就是所謂的「用力打」,因此往往靠著蠻力想要「一球定輸贏」,當然,這種方式能夠為攻擊手帶來無限的成就感,只是,如果攻擊手一味的採取強扣手段,當球被對方阻攔回來時,其銳角度的反彈速度,必定讓我方難以招架造成反效果。因此,有效且積極的攻擊應該是建立在正確的攻擊觀念之上,必須攻擊手與舉球員有相當的默契相互配合,並且依照比賽實際狀況、對方的防守弱點來決定如何運用攻擊技巧來處理該球,而使己方得分。
洪盛朗(1980)認為扣球若僅依靠單純的強力扣打而無技巧性的變化,將不能完全發揮制勝效果,因此認為扣球攻擊應具備以下四點特性:
(一)強弱的變化
強有力的扣球能夠使得對方視而生畏,但是若能根據情況,將強扣球搭配虛攻球交叉攻擊,「以柔克剛」則對方將難以應付。
(二)打點上下與時機變化
當舉球員將球舉出時,攻擊手跳躍起於空中欲進行攻擊動作時,可採取三種變化:
專業論著 Professional Articles
1.起跳身體上升至最高點時才扣打,此時扣球點最高,身體協調性容易控制,但攔網者同樣的容易判斷攔截時機。
2.起跳後不待身體上升至最高點而於上升途中即行扣打,使對方來不及攔網。
3.起跳至最高點因對方攔網嚴密,扣球無法順利突破,而於身體落下時才出手扣打,攔網者因手臂的過網及近網的情況下,唯恐觸網,此時其手臂已漸漸收回,其攔網的範圍減少,正是扣球的最佳時刻。
(三)助跑路線的變化
1.助跑位置採同一地點,但在助跑後的路線上加以變化,可減少對方識破攻擊路線的機會。
2.助跑位置採同一地點,而在最後起跳位置時才改變起跳方向,可避免事先被識破扣球方向。
(四)扣球路線的變化
1.直線扣球:對方後排防守者為防止虛攻球而趨前防守,而且距離邊線較近,若對方攔網者未能完全封鎖,亦容易造成觸手出界球,得分率較高。
2.對角線扣球:在對方無攔網的情況下,是最容易扣球得分的區域;但是若此攻擊角度完全在攔網者的掌握中,除非攻擊者有高於攔網者的打點,或利用虛攻,否則容易失敗。
3.斜線扣球:此角度易避開對方的攔網,但攻擊手必須具備良好的跳躍力以及靈活的手腕。
三、扣球戰術的應用
在排球比賽的戰術應用上,現今多數的球隊打法,無論男女皆大量運用立體進攻戰術,而當前立體進攻戰術也已成為排球技戰術發展的方向(劉志華、莊美華,1999),根據過去的研究(林竹茂,1989;莊景耀,1994;曾浩祥,1983)顯示,快攻扣球技巧搭配時間差的攻擊戰術往往成為球隊得分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攻擊幾乎左右一場球賽勝負的關鍵,李建毅(1995)針對扣球戰術的策略和應用上則提出幾點說明:
(一)扣球戰術策略擬定
在策略擬定方面,如果球員素質不夠,教練卻欲採取時間差或是後排攻擊等技巧性較高的戰術,即有可能失誤連連,打擊教練與選手的信心,甚至造成選手運動傷害,故賽前對於球隊團隊的戰力與球員的能力的評估是必要的。而排球是團隊的運動,無法以單一情況論定勝負,因此賽前要詳細收集特定對手的資訊,在根據比賽實際狀況研擬策略,如此才能出奇制勝。
(二)扣球戰術應用
戰術指根據比賽時的情況,利用扣球基本技術在攻守的態勢中作有系統的變化,或應用於比賽時的各種攻守隊形(洪盛朗,1980)。教練如何在比賽過程中運用攻擊戰術,有三點可參考:
1.積極運用快攻
快攻手是扮演快攻及掩護的角色,因此快攻手的起始位置安排要以爭取時間和空間作最合理的安排,通常在網前或邊線,盡可能不接發球為佳,以發揮最高效率的攻擊戰術。
2.洞悉對方攔網與防守位置
變化攻擊的方式非常多元,在比賽進行時,舉球員與攻擊手應洞悉對方攔網者的固定起始位置,以及後排球員的固定防守位置,如此攻擊手才可以利用各種變化攻擊來有效避開攔網阻擋,打擊對方防守弱點。
3.大量運用後排攻擊
根據劉志華、莊美華(1999)研究資料顯示,前排強攻直接攔死率約為14.23%,而後排進攻的直接攔死率為6.78%,表示後排扣球被對方直接攔死的比率較低,是以突破對方的攔網能力強。除此之外,現今排球強隊六名隊員中,一般多採用單一舉球員的陣容,當舉球員輪到前排時,前排攻擊手人數減少,球隊攻擊力明顯減弱,因此後排扣球能夠有效的彌補前排進攻實力的不足。

參、結論與建議現代的排球比賽隨著科技傳播的運用,其精采性與刺激性著實提高,而扣球攻擊其重要性更是直接影響球隊的輸贏關鍵(林獻龍,2002),進攻戰
專業論著 Professional Articles
術速度化與複雜化的效果能否充分發揮,取決於選手在攻擊技戰術執行時是否確實,球隊若能在比賽中靈活運用策略與技巧,做到虛實真假令對手捉模不定,方能牽制對方的攔網者,以利攻擊者達成快速且確實的攻擊得分效果。
環觀歐美洲排球強隊,其在先天身材上以及後天的訓練皆是在亞洲球隊之上,亞洲球隊受限於身材與力量上,如何克服「懼高症」是目前亞洲各國教練和選手必須正視的課題之一。排球比賽中,扣球就是戰術運用的最後手段(林獻龍,2002),選手若能加強自身的扣球攻擊能力,增加更多元化的進攻技巧,而教練平常訓練時設計各種攔網狀況,讓球員適應比賽時可能的攔網角度,使選手養成冷靜面對球場上所遭遇的每一種戰況,而達成勝利的目標。

節錄:黃幸玲/楊振興/劉宗德/張志青(淺談扣球在排球比賽之應用)

排球防守

壹、前言在排球運動中,一個雷霆萬鈞的強力扣球能為本身球
隊贏得漂亮的一分,也能激起現場觀眾的情緒;但是如果這個
強力扣球被對方的防守球員成功救起,進而反攻獲得該分,相
信不僅能將隊友的士氣鬥志拉到最高點,更能擄獲觀眾的心,
這樣的得分模式應該是排球規則增、修訂以來的本意。綜觀現
代競技排球發展趨勢與展望中提到,一名優秀選手對各單項技
術綜合運用能力,從比較單調、專一化,趨向更全面、多元化
的發展(林竹茂,1994)。排球運動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
史,在比賽中攻擊是最主要的得分方式,其次才是攔網、發球
和對方失誤(李函潔,2001);許多球隊於提升球員身高及增
加進攻能力上努力,以致防守能力下降。國際排球總會為因應
世界排壇變化,使比賽之進攻與防守維持平衡,增進排球比賽
的精彩性;增訂了自由球員的規則,更是鼓勵防守,增加防守
的起球率,改變以往攻守不平衡狀態的具體努力(安琪,2000)。

貳、接球防守技術解析
排球是一種連續性的運動,比賽進行中只有在死球時,球才能停止,
否則球必須保持不停的傳動,如果球在手上稍停留的現象,即構成「持球
犯規」。接球在排球運動中是一項防禦性的技術,係指將對方的來球設法接
起的意思;所以它不僅要求反應快,而且要求起動、移動快;擊球動作也
要合理,才能發揮其效用。

一、準備姿勢分析
接球的種類很多,但無論是哪一種接球技術,都是採用重心降低並前
移的姿勢、後腳跟離地及雙足保持微動狀態來做為準備動作,其目的在於:
(一)縮短反應時間:反應速度的快慢與球員注意力有否集中,與是否處
於「注意」心理狀態有直接關係。結合視覺、聽覺和運動神經中樞
都保持一定的興奮程度,是加快反應速度的有效手段。
(二)利於快速起動:起動速度的快慢取決於腿部肌群的收縮速度。上身
前傾蹲低、重心前移形成足跟提起,膝部投影線超越足尖,肩部投
影線超過膝關節之準備姿勢,有利於快速突破身體平衡。
二、移動技術分析
接球技術動作,在排球運動中多數情況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需使身體
發生短距離位移情況下進行。因此,它的移動具有以下特點,解析如後:
(一)快速移動要求保持重心軌跡平穩:移動中如果重心上升過多幅度變
化過大,勢必因克服重力作功而消耗時間,同時也加長移動距離,
進而影響移動速度。
(二)快速移動必須要有制動動作:人體移動有慣性,如果一味移動而無
預定的制動動作,將使其達不到預想之目的。如不及時制動,身體
就得不到相對的穩定,也就不易準確地控制擊球力量。
三、擊球動作分析
由於來球的特性不同,手臂擊球又屬於非彈性碰撞,主要是靠身體的
主動用力及球受到手臂的反彈力而送出球體;所以接球者須具有自身特殊
的反彈規律,才能有利於促進球體的反彈。
(一)確定手臂合理的反彈面:比賽時來球大多是具有旋轉的上旋球,少
數才是平擊球或下旋球。適時的調整合理的反彈角度,掌握入射角
等於反射角的原理,才能在瞬間的擊球獲得效果。
(二)擊球重心前移的發力動作:利用下肢蹬地以髖關節為軸,延伸髖及
腰的傳遞,上體前傾帶動手臂做擺動擊球動作。如果只利用抬臂力
量擊球,以肩關節為軸,則不易控制擊球的反射角度。
(三)確定擊球手法的技術:接球主要關鍵取決於手臂手感的控制。經常
反覆地接擊各種不同性能的球,就會使球員敏銳地感覺到來球的速
度、力量、角度等因素和對觸球時壓力及部位的感覺等。以下是針
對低手傳接球時,需注意的四個動作要領:
1.夾臂—雙手臂內側夾緊形成一個平的接擊面。
2.球點—擊球點保持在腕關節上方10 公分處的前臂上。
3.提肩—固定肩關節可防止因來球力量大,導致擊球時肩膀後縮,
手臂反彈面遭破壞而影響接球的效果。
4.壓腕—手腕下壓與提肩動作同時進行,可固定手臂反射角度。
參、不同接球技術動作分析排球運動的防守接球依照來球的種類不同,可分為:一、接發球;二、
接扣球;三、攻防補位接球。而依來球的強弱、方向、角度及落點的遠近,
接球的方法不盡相同,臨場可使用且合法的動作可分為下面幾種:
(一)正面高手接球法:為準確性最高的接球法,一般常用來舉球及處理對
方傳來的第一個球,如發球的飄浮球、輕扣球及虛攻球。
(二)低手接球法:最常使用的接球法,用來處理低於腰部的各種扣球或
發球,尤其接發球,均採用低手接球法。
(三)單手接球法:彌補低手接球法之不足,用來處理身體側面雙手來不
及處理的球,改用單手接球。
(四)雙掌組合高部位接球法:用來處理比胸部高的快速球或強扣球。
(五)滾翻接球法:用來處理距離接球員身體稍遠的球,其優點在接球後
可立即轉變為次-準備姿勢,國內男女球員都採用之。
(六)魚躍接球法:用來處理距離接球員身體較遠的球,需具有高度的技
術與良好的瞬發力,女選手較少使用。
(七)滑行接球法:用來處理距離接球員身體最遠的球,需具有高度的技
術,瞬發力與勇氣,男選手使用較多。
好的球員能在適時的情況以適當的接球動作做出恰如其分的接球,以
下針對不同的接球技術做動作分析:
一、接發球技術動作分析
所謂「接發球」就是在對方發球過網後,本方第一個碰觸的球。國際
排球總會近年來對發球規則進行一些修改,如1994 年發球區為端線後的9
公尺寬區域、1999 年修改球拋起或離手後應以單手或單臂任何部位將球擊
出(不得試圖發球和8 秒內需完成發球動作);而「得球得分制」全面實施
後,2000 年規則修改對發球觸網後,進入對區為有效球(吳伯叡,2002)。
發球時,從球被擊出到接球者其時間大約是1.0~1.6 秒,而跳躍發球更快,
不僅是未來排球發球技術的趨勢,由於其力量大、速度快且破壞性與威脅
度高,易影響對方接發球及進攻戰術(楊高平,2002;吳伯叡,2002);國
內著名教練林獻龍及吳伯叡(2002)曾於1998 年曼谷亞運會與2001 年釜
山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的接發球隊形做深入研究,結果發現:如敵隊選手
採用肩上發球及跳躍飄浮發球才改變為雙人接發球隊型,否則幾乎均採用
「三人專屬接發球隊型」。如何在這短時間內,做好接球準備,將球準確的
傳到舉球員手中,以下提供幾個觀念:
(一)接飄浮球的觀念:飄浮球就是發球時,擊中球體中心讓球體保持不
旋轉前進,球路受空氣中氣流、氣壓的影響,加上球體的結構並非
完整的圓形,以致造成球體飛行軌跡不穩定,呈上下左右漂浮不定
的狀態。要接此球須事先觀察球在空中飛行的軌跡,並迅速判斷球
可能落下的點,盡量於球體變化較小時,降低身體重心,以正面對
準來球,接球瞬間應保持身體穩定。
(二)接下墜球的觀念:下墜球就是發球時,如跳躍發球般施加強大力量
於球體上半部,使球體向前旋轉造成行進速度快且球質重,而球會
在過網後迅速下墜不易出界,主要是使接球者措手不及。由於下墬
球飛行的方向不變,但須注意提前下墜,所以只要準確判斷球的落
點,預先進入接球位置即可順利接起。
(三)接曲球的觀念:因發球擊球的部位稍偏,使球體的旋轉軸與水平線
成斜角,更由於重力作用的影響,使球路脫離一定平面形成曲線軌
跡,使接球者不易判斷球的落點,也不易做正面的接球。接球時首
先需判斷該球是左曲球或右曲球,並預測該球落點,在其反方向做
好接發球的入射角,形成良好的反射接球角度。
二、接扣球技術動作分析
所謂「接扣球」就是在對方扣球過網後,本方將球接起稱之,除了可
立即化解對方的扣球攻勢,亦增加了我方攻擊的機會。良好的接扣球技術
並非艱深難學,只要您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使用低手接球:扣球球速快、力道強,以高手接球時容易造成持球
犯規,甚至於手指受傷。而使用低手接球法接球,可將接球的距離
拉長,且雙手臂組合的低手接球法,較為穩固可承受扣球的重力。
(二)要有向前躍進的動作:依慣性定律「靜者恒靜,動者恒動」,可以
證明任何物體在動的狀態下,比靜止中之移動來得有效。因此,注
意力集中且身體保持躍動,要改變方向或向前接虛攻球都比較容易。
另外,亦可增加觸球的機會,使接球的成功率提高。以足球之守
門員為例:假設A 為踢球者,BC 為球門,守門員站立的位置如果在
D 點之防守範圍最大,最不易接到球,站在G 點的接球範圍最小,接
球的機會大,但反應相對的也要快一些,成功率才能提升。
(三)準確的判斷力:根據對方扣球時球體離網的遠近,攻擊手助跑的路
線及扣球習慣,再配合我方攔網者的位置,準確判斷迅速將身體移
動到球體的落點。在男子組的比賽中,如果等球被扣擊後才移動來
接球,要想接起此球是非常困難的。
(四)球員的防守位置要固定:球員的接球能力,並非每個球員對於兩邊
來球都能防守的好。守左邊的人左腳在前,守右邊的人右腳在前較
為有利,容易將球接向球場內,守中間的人則一直防守中間。不同
位置的防守各有不同的技巧與判斷,每個人防守位置固定後,相互
間的補位較容易兼顧,合作與默契的效率自然提高。
(五)儘量面對來球的方向:面對來球的方向,及早分辨出球速、力量及
角度,對球的控制也比較準確。根據國內著名教練陳銘鐘老師以
1999 年亞洲青少年排球錦標賽為例,分析各式扣球型態之效率得
出:得分率最高的是時間差攻擊及各式快攻(2000);所以在防守時
需首重在對方快攻手的攻勢,其次再來面對第二波的攻擊。
(六)將對方的攻擊化解成本方的攻擊:在比賽時接對方的強扣球,如果
把球接過網,結果還是由對方攻擊,若只有將球接高,而由其他球
員修正舉球,則攻擊威力必然減弱,因此必須將球接起在本方場區
內,有適當的弧度傳到舉球員手上,才能發動有威力的反擊。
三、攻防補位接球
所謂的「攻防補位接球」是指己方的攻擊遭到對方攔網者攔截,以不
同角度反彈回來的球之補位接球的方式,它包含了直接攔下的球以及觸球
反彈回來的球。其重要性和原則如下:
(一)協助攻擊手建立信心。
(二)瓦解對方獲勝情緒、提高我方士氣。
(三)積極主動以對方攔網點為半徑圍半圓進行補位防守。
(四)根據對方攔網者的伸臂及手掌觸球動作,預測反彈落點及速度。
(五)事先預設三種情況,我方攔網出現漏洞時,對方攻擊手直接扣下的
球;我方攔網到位,如有虛攻的動作應迅速向前補位;當無虛攻動
作而欲強扣球時,應迅速移動至場外來防守觸手出界的球。
肆、接球技術教學分析一、教學程序
由於接球方法多且運用範圍廣,在安排教材的教學程序時,應根據技
術動作之複雜程度與學生實際能力,由淺入深,從易到難進行。一般的教
學程序,是由正面雙手接球→側面雙手接球→背向雙手接球→單手接球→
各種低姿接球、側倒、滑步滾翻、魚躍接球等順序進行。教學重點宜先將
之前會的基本動作把握住,如果時間允許再將動作做正確熟練,再來學習
新的技術,比較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教學方法
(一)原地接虛攻球,不致使學生產生害怕接球心理。
(二)慢慢增加移動距離及難度,使學生逐漸習慣球體飛行的軌跡。
(三)原地扣球,使學生逐漸習慣手臂觸球的強度。
(四)適時改變方向,使學生培養保持朝向扣球者的習慣。
(五)學生兩人一扣一接。
表三:接球時常犯錯誤與改正方法
種 類 常 犯 錯 誤 改 正 方 法
判斷站位錯誤
或來不及
1.分析來球的一般規律,多作各種防守練習。
站立防守 2.熟練移動步法,提高反應靈活能力。
接球 兩臂用力不當
控制球能力差
1.接不同力量的來球,提高適應性及協調性。
2.克服接重扣球心理及重心後坐等錯誤動作。
兩手支撐點不對
身體前衝著地
1.徒手練習撲、躍動作,提高手臂力量。
2.在海棉墊子上或沙坑裡反覆進行撲、躍練習。
做不出兩手支撐
貼胸下地動作
1.開始支撐加保護,逐漸練習倒立貼胸下滑。
2.在海棉墊子上做徒手高躍貼胸下滑。
前撲魚躍
救球
蹬地無力
原地前倒
1.徒手做深蹲向前探身的前撲魚躍練習。
2.在海棉墊子上並逐漸加長距離練習。
步伐小且重心高
蹬地伸展不充分
1.做移動降低重心的跨步練習。
2.請隊員拉手,做各種跨步蹬地伸展練習。
展腹滾不過去
1.多做低身收腹、團身動作及原地後滾翻練習。
滾翻救球 2.移動後加速,請隊友托其臀部協助滾轉。
重心太後蹬不遠
臀部下坐
1.做快速移動向側前跨步動作。
2.在較遠處丟球,要求隊員充分蹬地去擊球。
3.以球誘導,要求快速移動和伸展身體的動作。
三、接扣球注意事項
(一)防守技術動作多樣,有些動作難度很大,在教學之初要注意由易到
難、由簡到繁。切勿一開始就要求過高,使學生害怕防守的觀念。
(二)防守是被動技術,要提高防守的效果,需要很好的判斷、移動能力。
因此,防守訓練,要結合判斷、取位,在移動中進行訓練,要用球
作誘導,加大難度才能提高防守實效。
(三)防守技術需要全面,要熟練多種多樣的接(救)球技術。既能防重
125
扣,又能防輕吊;既能用高、中、低三種接球姿勢,又會摔、滾、
躍、爬去解救險球。
(四)防守戰術需專位防守,每個位置須要哪些動作,必須熟習並熟練,
尤其是1999 年1 月1 日實施自由球員的規則後,產生重大的改變。
(五)防守訓練必須嚴格要求,結合培養堅忍不拔精神去練;防守是各項
技術訓練中最艱苦的項目,亦能培養堅強刻苦的作風。
(六)在防守訓練的同時,要結合加強身體運動能力訓練;只有球員的移
動快,反應敏捷,卡住扣球路線,才能提高防守能力。
(七)防守是反攻的基礎,所以防守要密切結合攔網、調整傳球、反攻扣
球的訓練。防守訓練要有明確之目的性,有結合實戰的的需要。
伍、結語
防守能力的提升,並非一朝一夕的練習就可獲得的。蔡崇濱(1999)
認為接發球到位進攻是比賽得分的首要條件,而防守後進攻則是第二個致
勝關鍵。黃品靜(2000)認為大陸男子排球儘管強調身高的提升,但其實
力仍然不足以和歐美球隊抗衡,原因不在攻擊而是出在防守上;李詩賓
(2001)針對2000 年雪梨奧運會中國大陸女子排球隊的比賽統計分析,其
中防守不到位、失誤過多為一大因素。反觀我國的球隊雖然在體格上略遜
外國選手,但就接發球進攻方面看並未見遜色,不過在防守方面就不及其
他國家球隊。另外規則的演變,是排球技、戰術及訓練指導方向的指標,
依據發展趨勢盡快適應新規則,並創造出適合自己球隊的新技、戰術(陳
儷勻,1998)。

節錄:洪文平老師論文(排球運動防守技術之深層分析)

球員類型基本介紹

球員位置  球員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種技術——發球、接發
球、舉球、扣球、攔網、救球,而是通常根據球隊的戰術,以
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專長。最常見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種位置:
攻手(分為主攻手和副攻手)、舉球員和自由球員(專職防守
的球員) 為了有效阻擋對方的進攻,並在對方有足夠反應時間
之前將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彈回對方場地, 一般來說由身材較
高且彈跳力好的球員擔當攻手。
舉球員   舉球員一般又稱二傳手,舉球員可說是球場上的教練,職責在於組織全隊的進攻,他們負責在舉球時將球送至讓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舉球員必須有能力和扣球隊員組合出多種變化以破壞對方的防守。移動快速、傳球精準是一個舉球員的必備素質。一位好的舉球員可串起全隊的攻勢,並且必須相當了解隊上各攻擊手的特性與習慣,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另外,在某些時候舉球員也必須扮演攻擊手角色,所以除了練習舉球技巧外,舉球員也必須具備些許長球攻擊能力,所以一位優秀的舉球員的訓練與養成也是相當辛苦的。

自由球員  自由球員自由球員是專職防守的球員,負責接扣球和接發球(救球)。通常自由球員具有全隊最快的反應速度和最好的一傳技術。由於自由球員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或防守,可以由一傳技術好的矮個子球員勝任。在比賽被指定為自由球員的球員不可以擔任其他位置。自由球員的替換次數是不受限制的,但兩次的替換之間必須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換下場者做輪替。替換的時間必須在裁判吹哨示意發球前做更換。每一局開始前,自由球員不得先進場,必須等第二裁判核對先發球員後才可替換進場。

副攻手   副攻手副攻手是經常在靠近舉球員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員。副攻手專職攔網,因為他們必須阻擋來自對方副攻手的快攻,並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且不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

主攻守   主攻手(進攻的球員)主攻手是在靠近標誌桿的位置進攻的球員。由於大多數傳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因此主攻手往往採用很長的助跑,有時甚至從邊線外開始助跑。在進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強力扣殺得分,但有時也要求以斜線助跑和快攻來擾亂對方的防守。主攻手還需要掌握一傳技術,因為在對方發球時他們通常作為自由球員以外的第二一傳點。慣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4號位(前排左側)進攻,相對的,慣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2號位(前排右側)進攻。

排球起源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2月9日,由美國麻省
霍利奧克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發明。起初,
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將籃球膽托來托去
,參加人數、擊球次數不限。比賽中網高1.98米。這就是排球的雛形。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舉行了第一場公開比賽。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排球熱

從國二以來,運動專長就偏向排球,原本只是
與同學玩玩而已,上了高中後我加入了排球隊
,從初學者逐漸變得更懂排球這個運動,雖然
打得不如預期的想像,不過也漸漸打出心得了
。這個部落格是介紹排球,偏重在技術層面的
基本介紹,還有自己在排球之路上遇到的瓶頸
,我都會分享自己的心得與觀點,如有錯誤或
是不苟同之處,還請多包涵與指教!!